随着最近SSD的价格不断下滑,忍不住下手SSD的兄弟越来越多。SSD比于传统机械硬盘,优势非常明显,不论是在小文件的读写,还是大文件的读取。但是SSD目前最大的劣势是其容量和价格比,虽然价格相比之前几年已经大幅度下滑,其价格容量依然无法和传统硬盘相比美。
SSD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作为系统盘能最大的体现其读写的优势。尤其在大容量SSD价格依然高高在上的现在,选取一个小容量的SSD当系统盘,然后再附加一个大容量的传统机械硬盘当存储是一个价格和实用性较为折中的选择。实现方法有,主盘SSD+光驱位,主盘SSD+外置硬盘。前者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带光驱机器,后者则适用广泛,不仅大机器也可以用,小机器也可以用。
外置硬盘方案有许多种,都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接口来实现,有ESATA,USB,火线,光纤接口等。其中USB以其自带供电和超广的通用性吸引了大多数的用户。
USB 2.0的480Mbps随着日益发展的存储需求(高清,游戏等),早已力不从心。不说SSD,即使是普通的机械硬盘,内部传输率也能实现100M以上的速度。假如还使用USB 2.0为外置存储传输,速度会被限制在30M左右。坚守USB的用户,在这个时候应当使用更高速的USB 3.0接口来提升性能。
USB3.0最高速度为5Gbps,同时兼容USB2.0,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由于intel的市场策略,目前的机器,都是通过第三方主控芯片来实现USB3.0,比如NEC,Fresco logic, Asmedia等。对于硬盘等外部设备则需要通过特定芯片转换才能实现USB 3.0接口的兼容。
简单说一下关于常见的主控:
NEC芯片最贵,上市的比较早,采用的厂商很多,驱动也完善,但是目前的NEC有个小bug就是双USB接口的转接卡往往只有一个工作在3.0,另一个被降速了,符合xHCI 0.96。
Fresco logic的芯片较NEC便宜一些,和intel有合作,其最新的FL1009芯片是世界第一款符合xHCI 1.0标准的产品。
Asmeda的芯片成本优势明显,受广泛厂商欢迎,性能和稳定性略差,符合xHCI 0.92。
关于比较常见的硬盘转接芯片
Asmedia有自己的SATA转接,目前是ASM1051,采用TQFP封装,受很多厂商欢迎,比如元谷。
Symwave以火线芯片著名,SATA转接表现也很不错,IDF展示FL1009速度的另一部分功劳就来自他的6318芯片。希捷FLEX go,西部数据MY BOOK等USB3.0硬盘盒也是采用该厂6316芯片。
于是上网搜索,最后决定采用FL1000+symwave 6316的方案,因为不仅仅芯片口碑不错,而且这样的搭配价格也不贵。最后淘宝搜索,总费用是85+89=174元。
因为SSD尚未寄到,所以暂用5400.3代替测试。
本文主角
X201 RU7
AKE BC618 express card(中文名奇熊电子,似乎没有官方网站,之前的ESATA扩展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欢迎,该款BC618使用Fresco Logic FL1000芯片)
SSK SHE072 2.5寸硬盘盒(SSK飚王,SHE072又名黑鹰3.0,采用Symwave 6316芯片,是很受欢迎的原黑鹰升级版。)
Seagate 5400.3 160GB(希捷首款使用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
买来时候的样子

拆封了

做工不错的样子,芯片被QC挡住

早期经典的希捷5400.3 160GB硬盘,很多年了,依然很健康。

插入进去后还是露了头,大约突出1.5mm,而且旁边也有一个大洞

一切准备就绪

装完驱动后出现了两个设备。
USB 3.0(上)状态下的跑分,对比USB 2.0(下)的跑分

cpu占用率实测,拷贝大文件,看explorer.exe,只有1%-2%。
总结
优点就是感觉还不错,也很稳定,cpu占用率只有2%左右,速度比2.0快不少。硬盘盒表面采用类似小黑A面的仿皮肤材质,硬盘盒灯会根据不同状态闪动,还会自动进入节电模式,原装线比较粗。
缺点就是接口太紧,拔出来的时候要按住那个扩展卡,否则就把卡一起拔出来了。左掌托轻微发热,露头1.5mm。而且这款SSK的盒子比较重,即使去掉两块金属面板,单拿电路板也有一定分量。赠送的皮套比较次,不如裸奔。附赠的FL1000驱动陈旧,需要自行下载更新。
http://www.station-drivers.com/page/fresco_logic.htm
希望本文能给准备升级小容量SSD且只能使用单硬盘,或者经常拷贝大文件的用户一些参考。
本文后续将会加入SSD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