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者

921 2
EricQ实名认证 2022-4-2 15: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人数最多,流传最广的黑客组织,却没有人能找到他们的踪影;成员遍布世界各地,彼此互不相识;没有领导人,大家统一以“匿名者”为代号。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客组织----“匿名者”。大家好我是竹子。我们今天来聊聊网络上最大的神秘黑客团体-----匿名者。


现在我们把网络上的计算机侵入者统称为“黑客”,也就是最懂电脑的一部分人,“黑客”这个词原本其实是来源于“hacker”一词,最早的意义跟电脑高手可不搭边。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们。当时他们把喜欢搞恶作剧的学生称为“hacker”,并称这一系列恶作剧为“hacking”。看似一本正经的学霸们却显露出很高的恶搞天性。


最有名的恶作剧事件要数1994年5月的“大圆顶吊警车”事件了,这帮顶级天才们将一辆警车放上了MIT的地标,以此来创造奇迹,制造惊喜,这是他们的一大乐趣。后来黑客一词就被媒体定义为专门入侵他人系统进行不法行为的计算机高手。不过这类人士在黑客眼中是属于层次较低的海骇客。如果黑客是炸弹制造专家,那么骇客就是恐怖分子。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匿名者”组织是真正的黑客。


“匿名者”的起源

讲到匿名者,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论坛,就是“4chan”。4chan是美国于2003年推出的一个仿双叶频道(2chan)风格的网站,双叶频道是日本的一家二次元网站,而4chan的建立,最初也是为了分享图片和讨论日本动漫文化。跟网上大部分的论坛版不一样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匿名发文,4chan并没有注册功能。不需要注册登录就能发言,评论,用户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名字,并以流动密码标识自己的身份。


匿名用户发文的时候,用户的名字会显示成"Anonymous"(无名者),而大部分用户都会保持匿名,因而在4chan上的一般理解中,"匿名者"所指的不是特定的某个人,而是一个用户群体。管理员一般情况下也不使用名字,而是也使用"匿名者"发文。在这个网站上,由于这种形式,故内容常引起争议。最著名的争议版面为B版面,这里曾被称为是“明网”和“暗网”的交界处,因为在这里充斥了大量负面,色情,暴力的内容。


因为大量用户都是匿名评论,渐渐地就有人发现,大家都用“匿名者”这一个昵称,就好像大家都是同一个人,在发表不同的观点而已。于是有人提出建议组建一个“匿名者”的组织。目的不为什么,只是追求网路自由,言论自由,用一种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伸张正义。


.2006年秋天,这些匿名者找到了当时一款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哈博酒店”,在这款游戏里,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游戏角色的形象,参加派对,建设咖啡厅,游泳馆等等。总之就是一个模拟人生的游戏。“匿名者”们同时选择了黑西装,爆炸头的形象,进入游戏后,他们一起挡在了游戏中游泳池的入口处,不让其他玩家进入泳池,虽然这只是个单纯的恶作剧,但是却让该游戏的服务器在当天爆掉了。


从此以后,黑西装,爆炸头就成为了“匿名者”的代表形象。因为这个组织没有领导人,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并且大家共用匿名者这个称号,所以组织的图标是一个穿着西装却没有头的人,那个位置放的是一个问号“?”,代表的就是这个组织没有头目。为什么这个黑客组织会这么有名呢,这和他做过的几件大事有关。下面小德就带大家来看看“匿名者”曾做过什么轰动世界的大事。


声援“维基解密”

2010年,PayPal,亚马逊,万事达等几大支付平台联合冻结了维基解密的银行账户,因为他们觉得维基解密的行为触犯了美国法律。维基解密其实是个非盈利性的网络媒体,他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资助者的资助金,几大网络支付平台的这一做法相当于断了维基解密的资金来源。其实在网络公开化这一点上,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和“匿名者”们是一致的。于是“匿名者”们毫不犹豫的支持了维基解密。


他们戴着专属“匿名者”得“V字仇杀队”面具进行了抗议活动,12月,“匿名者”攻击了亚马逊、万事达和支付网站PayPal,以示对维基解密网站的支持。积极参与行动的"匿名者"有数千名,包括一些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高级计算机专家,工程师以及记者。被攻击的网站在几天的时间里不能正常支付,无法购买。虽然事后这些网站说自己的系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支付虽然缓慢但是还能用的话,无疑是在挽尊。Paypal显示,这次攻击至少给他们造成了550万美元的损失。


2012年2月10日,"匿名者"3次大显身手,其中一次行动还令美国中情局的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事后"匿名者"在"推特"上写道"行动告成",这句话是美国特种部队队员用来汇报成功歼敌后的暗号。2012年2月27日,"维基解密"和黑客组织"匿名者"联手合作,将美国一家国际情报分析公司的5百万份电子邮件的第一批公诸于世。


这家情报公司也被称为是“影子中情局”。28日"维基解密"继续公开了一些从美国全球安全智库"战略预测公司"电子邮件中获取的信息,其中包括本·拉丹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联系、查韦斯的病情推断,内容再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正当人们猜测"维基解密"如何获取这些邮件时,著名黑客组织"匿名者"主动承认,是他们给了"维基解密"这些邮件。


此后“匿名者”组织也一直以正义维护者自居,每次有国际大事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总要出来表达一下态度,然后进行一些“礼貌而友好的交流”。去年,乔治弗洛伊德被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警局的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公愤。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游行和抗议。


“匿名者”又出来爆料,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致死的事情一直都存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局尤为严重,据他们的黑客行动调查得知,在过去20年间,明尼苏达州因警察暴力执法致死的人达到了193人。所以“匿名者”们要将这件事揭露出来,用这种方式来激起一点小小的正义。


对ISIS宣战

“匿名者”另一个比较厉害的举动就是他们跟“ISIS”开始了一场“网络对抗战”。众所周知,ISIS极为擅长使用社交网络,会通过好几种语言传递讯息。他们在Twitter上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一个账号被封禁了,又会冒出许多新的账号。从2014年9月到12月之间,ISIS的支持者一共使用了46000到70000个Twitter账户。


在社交网站上,ISIS会发文宣扬战果,要追随者转发消息;他们把年度报表制作成精美的数据图形式,甚至还在几个账号上放上精美的猫咪图片,引诱别人来关注。“匿名者”追踪和入侵了数千个IS相关推特账号,尝试关闭IS支持者的脸书主页,博客,以及服务器。基于此,“匿名者”黑客们的宣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ISIS的魔爪向网络空间延伸的遏制,这也是这种互联网对抗的意义所在。


“匿名者”的落网

2011年6月,“匿名者”组织中传奇人物“Sabu”(萨布)落网,Sabu本名赫克托·蒙斯格尔,这个人呢,原本是“匿名者”中的一名高级成员,后来自立门户,创办了另外一个“匿名者”分支组织“LulzSec”,这个组织在2011年黑了中情局的网站,闯入索尼公司数据库,泄露了用户名及密码,侵入英国有组织犯罪重案局网站,动作实在太大,最后在《太阳报》网络版页面张贴恶作剧报道,该报老板传媒大亨默多克被发现死于著名的“树雕公园”。


正是这个恶搞,为FBI提供了线索,网名“树雕”的LulzSec成员,18岁的杰克戴维斯在2011年7月落网。他是LulzSec非正式公关总监。该组织借助推特发布的妙语连珠大多出自他的手笔。继戴维斯之后,一连串的匿名者相继落网,成了那段时间最大的网络新闻。


2012年3月,媒体曝出匿名者落网的内幕:原来在2011年6月,FBI就找到了住在纽约的LulzSec重要成员萨布,因为侵入过美国国情局等重大犯罪行为,FBI给了萨布两个选择,要么坐124年牢,要么做卧底,诱使更多“匿名者”出现,萨布选择了前者,于是杰克戴维斯就这么落网了。不久后,LulzSec宣布解散。现在,“匿名者”这个组织仍然存在,因为组织庞大,且结构松散,所以抓捕难度很大。


这些网络黑客以他们的方式维护着他们认为的正义,是一种反叛者的精神。小德不禁想,如果有一天人类的技术可以让人轻而易举地黑进别人的内心,那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上将再也没有秘密了吗?不过这个可能性恐怕永远也不会实现,因为那样太可怕了,不管信息多么透明,人心永远都有秘密,在内心永远有一个地方是只有自己可以触及的,这样我们才有安全感。
EricQ实名认证 2022-5-4 14: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没有传上去 所以变成了:&#655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EricQ

初级红客

关注
  • 2
    主题
  • 3
    粉丝
  • 10
    关注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中国红客联盟公众号

联系站长QQ:5520533

admin@chnhonker.com
Cop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 ( 粤ICP备13060014号 )|天天打卡 本站已运行